原住民族十六族-排灣族

人口約104,683人,依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人口數111年3月統計



排灣族居住在屏東、台東兩縣,區分為北排灣、中排灣、南排灣、東排灣四個地方群。
「排灣」(Paiwan)二字,意指祖先最早發源的地方,「caucau」意指人的意思。排灣族認為人類的誕生, 來自太陽、百步蛇、陶壺三種說法,有人相信人類是來自太陽所生之卵孵化而成;另一種壺生說則認為,陽 光照射到陶壺,使陶壺破裂生出人類的始祖;此外也有人說,人類是由百步蛇卵,孵化而成;無論傳說為何 ,排灣族人對於百步蛇崇敬有加。排灣族傳統以狩獵火耕維生,擁有世襲的階級社會,部落領土屬於一個或 數個頭目由長嗣貴族繼承頭目職位,而頭目對庶民有照顧孤老之義務,頭目的其餘子女,若沒有機會與其他 部落頭目聯姻,三代以後就淪為平民。
排灣族最富盛名的祭典是五年祭(Maleveq),祭典五年一次, 以屏東縣來義鄉、春日鄉和台東縣達仁鄉為代表。手工藝品是最知名的特產,以琉璃珠、木雕、皮雕、刺繡 為大宗;主要的旅遊勝地有瑪家山地文化園區、泰武神祕谷瀑布、來義大峽谷、春日浸水營古道、獅子鄉里 龍山、牡丹旭海溫泉、達仁阿朗壹古道、金峰近黃溫泉。



祭典

五年祭是祭祀創世神與祖靈,祈求平安感謝神靈的隆重儀式。並以頭目、祭師、祭司為主要人物。 主要的儀式是「迎靈」、「祈福」、「刺球」、「歡樂」,整個部落的人們都要奉行傳統習俗參 加活動。每一戶人家都必需盡心盡力招待訪客,真誠地祭祀祖靈。否則,將招致神靈的詛咒帶來 厄運。目前排灣族部落群中,來意鄉、春日鄉、達仁鄉還保有這項古老的祭儀。而以來義鄉古樓 村定期舉辦的五年祭活動,最具代表性,知名度最高。

五年祭

排灣人的五年祭,歷史上有兩種傳說,其一,古代排灣人共有七位同父母的祖先,其中一位男性 出海遠行,行前告訴族人,如果他從此沒有音訊,后人必須每隔五年殺豬祭祀他;其二,是認為 族群住在北大武山的祖靈,每隔五年就下山巡視子孫的部落,賜福給善良者,並懲罰違反禁忌者。 因此每隔五年,部落就要舉行一次隆重的祭典。
五年祭的主題,是祭祀眾神與祖靈,不過最引人注目的是“刺福球”的活動。舉行祭典的部落 會搭起壯觀的祭場,從頭目家到各氏族都派出選手,用長長的竹竿爭刺拋上天空的籐球。藤球分 成帶來福氣的福球和象征厄運的凶球,刺中藤球者必須經過巫師解讀,才能知道自己刺中藤球究 竟是福是禍。目前只有臺灣的屏東泰武、來義、春日三鄉,以及台東土板村的排灣人還仍然按習 俗舉行五年祭。



服飾

排灣族的文化藝術都是為了彰顯階層制度中的貴族地位與象徵,因此,紋飾本身所代表的意義遠勝於單純的視覺美感。 所以排灣族的衣飾受其社會階層的影響,服裝色澤、刺繡的不同都表示其地位身份的不同,尤其在盛裝時,貴族與平民的 服飾區別最大。盛裝與常服在形式上相同,只是有刺繡和夾織而成,如花頭帕。刺繡長衣、綁腿、刺繡的長袍和手足套。
男性服飾,一般常服有皮帽、頭巾、短襟長袖上衣、胴衣、皮背心、腰裙。盛裝的服飾有上衣,施以刺繡,繡以各種 紋飾。披肩,以夾織的布製成。套褲,以紅黃綠等顏色綴製而成。女性服飾,平常服有頭帕(taral)、上衣,受漢人影響 ,長裙開襟,窄袖。腰裙 、綁腿、手套。除此之外,排灣族的飾物,如:琉璃珠、貝串、鷹羽、豹牙,甚至是百合花等皆 是專屬貴族之飾物。





工藝品

排灣族的工藝文化十分豐富,不論是刺繡、編織或是木雕、陶藝等都有所發展。 傳統的排灣族婦女善於織布,不過從清朝末年起,就逐漸向漢族商販購買現成的棉 布製衣,傳統織布的技藝,則朝向刺繡發展,本來排灣族只有頭目與貴族才能使用 有圖案的花布,但因時代的輪替與改變,精美的圖騰花樣己不再是頭目及貴族的專 利。一直到了今天,刺繡也演變成一般婦女閒暇最主要的消遣了。排灣族婦女另一 項絕活,就是月桃席編織,它是利用山區野生的月桃花,將它的假莖剝出來,經過 曬乾後,可以編成草蓆、小荷包、或是手提袋,幾乎每位排灣族婦女閒暇時,不是 編織月桃,就是從事刺繡。
排灣族的木彫刻極為發達,其主要的題材包括人頭、人像、蛇文、鹿文為主; 人像的部份大部份與祖先先祭拜有關;人頭彫像可能與獵頭與保有首級有關,因此 其家屋前壁或獨立之頭骨棚常有所見,另外最值得注意的是蛇文,大部份是百步蛇 的紋樣,排灣族稱蛇為Qacuvi或Sura,稱百步蛇為Vorovoroy或Sura puu。排灣族認 為百步蛇是貴族的祖先,對百步蛇有很多禁忌和崇拜。
相傳亙古的排灣,百步蛇在陶壼裏孵了一個蛋,陶壼放置祖靈柱旁,東方的第 一道陽光,每天由石板屋上的天窗,直射祖靈柱及陶壼,受太陽光的照射,陶壼漸 漸長大,猶如媽媽懷胎十月,終於分製,誕生了一名男嬰。長大後,被族人尊稱為 Mamazangilan(部落領袖之意)。因此,百步蛇、陶壼、太陽都是部落領袖之象徵 ,所以排灣族製作的陶壼等陶製藝品多半也是以百步蛇圖騰紋飾為主,其特徵如尖 頭、翹吻、寬腮、背部三角形花紋都是紋飾取材的重點,蛇身的型態或彎曲或盤捲 及蛇隻組合的數量也可以加以變化,發展出多樣的紋飾。



飲食文化

排灣族屬於身材較矮的一族,排灣族身材不高的原因,可能和環境氣候、還有食物的貧乏有關。 由於排灣族住在台灣氣候最炎熱的南端,通常越往熱帶走,人類的體型都會越瘦小,另外,排灣 族住在台灣島最狹窄的南端,沒有遼闊的高山孕育眾多野獸以供狩獵,日常生活都以芋頭、甘藷 為食,受到食物營養條件的限制,因此身高亦受影響。飲食:大梅野宴 ﹢口社野宴﹢芋頭糕 ﹢其那富 ﹢阿拜。



音樂

旋律非常古老的排灣族古曲,曲調深沉憂鬱,當族人吟唱古老的旋律,詞句意思都會隨著不同的場合,及現場所發生的任何事物, 或吟唱人自己想表達內心中的意義,即興的把詞曲添加在古老的旋律裏吟唱出來。排灣族擁有嚴謹的世襲階級制度,在這種嚴格的 社會制約下,保存了許多獨特的音樂風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