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住民族十六族-賽德克族

人口約10,829人,依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人口數111年3月統計


賽德克族發源於南投仁愛鄉的濁水溪上游, 並在此分成三個最早的社群,這三個社群都有一部份約在18世紀時, 遷徙到花蓮境內,如此造成賽德克族分成居住在南投仁愛鄉的西賽德克族, 以及居住在花蓮縣秀林、萬榮、卓溪鄉的東賽德克族,而每一地方群之下又各分成三個社群, 總數共有六個社群。
其中東賽德克族德魯固群已在2006年獨立正名為「太魯閤族」。
賽德克族稱自己為「瑟濟克(Sejiq)」,意指「真正的人」,傳統生活方式和習俗與泰雅族幾乎沒有差別, 屬於平權的社會,沒有世襲頭目的社會組織,由領導能力強的人出任部落領袖, 狩獵、出草也由英勇的族人擔任領袖。但遇到部落有重大事情時,則由長老會議決策; 部落分工重視男獵女織,且擁有紋面成年禮及嚴守祖靈禁忌(Gaya)等傳統習俗。   
賽德克族部落所在地風景名勝多不勝數,有名聞遐邇的奧萬大楓林峽谷、 碧草如茵清新靜謐的清境農場,以及冬季瑞雪紛飛的合歡群峰、 英烈千秋的抗日戰場、歷史悠揚的曲冰遺址;其他蕙蓀林場、石城河谷、抗日紀念碑、 夢谷飛瀑等亦遠近馳名,一年四季皆擁有熱門的觀光旅遊景點。 農產方面,為著名的如茶,水果及高冷蔬菜等,品質好聲譽卓著。




祭典

賽德克族並無專為祭祀祖先而設的祭典,其傳統祭典有播種、收穫、祈雨、狩獵、及獵首等六個,因為所祈求的對象都是以祖先為主的鬼神, 亦即所謂的「祖靈」,故每一祭典都含有祖靈祭成分。而在前述六大祭典中,最重要的是攸關社民溫飽的播種祭與收穫祭, 所以必須祈求祖靈保佑作物茁長、以及感謝祖靈帶來豐收,尤其是收穫祭後之祭祀儀式,堪稱具有最多祖靈祭之內涵。

祖靈祭

賽德克人的傳統祭典由播種、收穫、祈雨、狩獵及獵首等祭祀活動組成,祈求的對象都是以祖先為主,即所謂的“祖靈”, 故每一祭典都含有祖靈祭的成分。而在所有祭典中,最重要的是攸關社民溫飽的播種祭與收穫祭。所以祈求祖靈保佑農作物茁壯生長、 感謝祖靈帶來豐收,尤其是收穫祭后的祭祀儀式中,均具有很多祖靈祭的內容。賽德克人祭祖儀式與泰雅人幾乎沒有差異, 都是在前一天晚上準備豬肉、糯糕、粟酒,並插在小竹竿上,等翌晨拂曉公雞第一次啼叫時,族人們抵達部落外圍預先選定的祭場, 將祭品插在地上以饗祖靈,之后將一部分祭品快速吃完,以象征和祖靈共用祭品,隨后族人們要立即返回部落,途中還須跨過火堆,以免被鬼靈纏住。




飲食文化

靠山吃山的賽德克族,傳統食物以肉食為主,包括山豬、山羌、山羊、猴子、及飛鼠。以甘藷、芋頭及栗為主食,竹 筒飯、香蕉飯是最具特色的食法。加上唾手可得的野菜,如山蘇、過溝菜蕨、山萵苣、野莧菜、黃藤等。還有溪魚、溪 蝦,都是賽德克族豐美的佳餚。飲食:小米



工藝品

在賽德克族的傳統裡,織布是婦女專屬的工作,而男子在餘暇則須以藤編或竹編製造家裡所需的一切工具,例如背籃、籮 筐、耕作手鍬等。西賽德克群的部落,是最早將傳統編織轉化為現代飾物者,例如混合刺繡、紡織與裁縫的無邊帽,還有流行的 手機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