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住民族十六族簡介-拉阿魯哇族

人口約445人,依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人口數111年3月統計


拉阿魯哇族為父系氏族社會組織,早期劃分為南鄒族,2014年6月26日獲得正名,目前族人主要生活在高雄市桃源區和那瑪夏區, 貝神祭是拉阿魯哇族每年舉行的祭典。傳說,拉阿魯哇族人過去在東方hlasunga,和矮人的族群共同生活, 後來因耕地的不足於是拉阿魯哇族人要尋找新的耕地而要離開hlasunga,矮人族群對拉阿魯哇人要離開很不捨, 矮人就把象徵兄弟情感,也是矮人族群珍貴的神物「takiaru貝神」贈與拉阿魯哇族人, 於是拉阿魯哇人從此就把「takiaru貝神」成為拉阿魯哇族的神祇祭拜,也稱為聖貝祭。
傳統拉阿魯哇族領導者,為世襲之長子繼承制,但領導者的權力並非獨權,族裡重要事務必需要由各家族長老共同決議方可進行。 燒墾魚獵是傳統生活的模式,族人更實行共耕制度,亦即當兩家土地交界處之土地就共耕以避免紛爭。
阿魯哇族施行服役婚,女方會指定男方的土地行使共耕。隨著時代變遷,拉阿魯哇族人雖位處風景秀麗、 景色宜人的高雄荖濃溪畔,但文化的保存與傳承,是族人今日共同的危機,如何透過自我文化的認識, 找回民族自信心,延續拉阿魯哇族的命脈,更是現今拉阿魯哇族人艱鉅的任務。